聚“链”成群,产业协作绘新图

发布时间:2025-02-27 08:45:51 | 来源:河北日报

  记者 米彦泽

  2月20日,在埃意(廊坊)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组装生产车间内,一拨工人忙着生产汽车安全带传感器,另一拨工人加快生产方向盘离手传感器。“这批传感器下线后将发往北京。”该公司总经理杨晓峰说。

  埃意(廊坊)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是北京奔驰等企业的供应商。从北京奔驰到理想汽车,一辆辆京产汽车加速下线,产业链也向京津冀延伸。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按照“区域内互补短板、融合配套,区域外握指成拳、合力招引”的发展思路,高效协同、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日益完善的汽车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造一辆汽车,蓄电池、行李架来自河北,车灯、座椅、变速箱来自天津,玻璃升降器、空气滤清器来自北京……京津冀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正“链”在一起。

  数据显示,在京津冀,小米SU7零部件采购占比22%、北京奔驰采购额超50%。我省已有220余家零部件企业进入北汽集团、一汽丰田、小米、理想等京津整车厂供应链。

  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链”上发力,京津冀产业协作不断深化。

  共享“一条路”。2024年,三地制定了标准统一、结果互认、跨域连通的自动驾驶示范政策措施,推动京津塘高速自动驾驶干线物流测试场景全线贯通并对外开放,在全国率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跨区域场景应用。

  共造“一辆车”。2024年11月22日,京津冀三地在北京顺义、天津武清、河北廊坊联合打造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同步开园建设。三地园区以协同促融合,以联动促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基地。

  京津冀三地加强产业协同,共同打造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

  其中河北牵头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产业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5倍,机器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3%。

  三地强链补链“攻卡点”,拓展招商范围“疏堵点”。随着大量北京企业有机嵌入天津、河北,一块块拼图精准有序落位,将三地产业画卷勾勒得更加立体。

  企业的规模化发展还离不开产业生态的精心培育、科技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目前三地正积极构建京津冀科技成果共享库,联合绘制区域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平台地图。

  “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按下快进键。从2月2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在北京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率25%。2024年,我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4.8%。

  京津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催生新动能,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区域协作跑出“加速度”,产业协同迈上新台阶。

  2024年12月,三地联合共建的京津冀集成电路集群、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目前,京津冀地区共拥有7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5个由三地联合共建。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幅产业协同、科技创新的崭新图景,在京津冀大地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张阳]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主管:中共河北省委 指导: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共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河北共产党员网 冀ICP备13012861号-1 冀公网安备130104020022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河北共产党员网观点。本站图片文字内容归河北共产党员网版权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咨询热线:19931621856   投稿方式本网法律顾问:河北泰科律师事务所 王国军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