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
服务电话:0316—5915556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要闻

探究城市建设经验 服务北京“提质升级”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9/08/22 字号:

探究城市建设经验 服务北京“提质升级”

    近而不接的结构形式实现新老建筑衔接

探究城市建设经验 服务北京“提质升级”

    丽泽商务区综合开发立体分层图

探究城市建设经验 服务北京“提质升级”

    对汽车通行的限制提升了街道活力

探究城市建设经验 服务北京“提质升级”

    肖尔迪奇地铁站前广场带动周边地区活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8年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建院)联合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由双方规划和建筑领域多位专家及技术骨干组成研究团队,开展了北京与伦敦城市与建筑对比的系列研究,总结伦敦城市建设经验,供北京镜鉴。

    北京城市建设正处在“减量提质”的重要阶段,随着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实施,一系列的城市建设行动处于进行时。这些都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专业技术来支持落实。

    “以北京城市建设需求为导向,为更好地支持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更好地服务中央、服务首都、服务民生,北京建院计划开展系列的北京与国际城市对比研究和设计实践。希望借鉴国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经验,为政府决策和城市建设提供智库支持,协助提升北京城市环境品质,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课题总负责人徐全胜表示。

    英国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发源地和城市规划体系极为完善的国家之一,伦敦是具有悠久历史、重大国际影响力的首都城市,成功完成了从工业城市向全球金融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的转型,并提出了建成区规模不再扩大的原则,对北京城市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性。

    北京建院基于典型性、可比性、可行性原则,先期对两个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金融商务区、科技创新区等四个领域,进行理论、模式、策略研究,将伦敦经验转化为有益的、可落地的北京方案。

    “与伦敦对比是我们系列研究的开始,在此展示的是部分初步研究成果。日后,我们还会持续对标其他有对比价值的国际大都市,例如纽约、东京、新加坡,开展深入研究,助力促进北京发展建设。”徐全胜说。

    功能混合开发提升城市品质与活力

    城市功能混合开发是国际先进的规划策略。伦敦国王十字区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被广泛借鉴。

    国王十字区位于伦敦城市核心区,以伦敦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的国王十字火车站为中心。“它是由私人驱动的、全球最成功的功能混合开发项目之一。它的成功源于可持续的功能混合开发及形成的多样性空间,提升了空间品质,吸引人群停留,保持了较高的活跃性。”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彼得·毕肖普教授说。

    该区用增加建筑密度弥补容积率来实现严格控制建筑高度,用置入最适合的功能来实现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用给予维护本空间的主体以其他开发回报来增加大量新的公共区域,用补贴客源较少但城市需要的咖啡馆来实现公共交往空间在区域中的均衡分布,达到了多样功能混合的最佳配比,使该区得到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该区用“小而精”代替“大而全”,小体量、精细化地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需求,建设供游客休闲和社区居民灵活使用的公用设施,为多样功能混合提供了便利。避免了建设单个大型节点,占地面积大,严重影响邻近地区的交通和布局的弊端。

    该区保留了全部历史建筑,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新旧融合,提升了文化价值,例如1852年建立的国王十字火车站,改造前站台质量很差、站前广场被拆除,改造后建筑修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甚至色调都恢复到了19世纪的状态;同时设计细节保持一种简单的风格,确保建筑可以作为一个现代化的车站来使用;凸显了历史建筑的风貌。

    该区在规划导则中用动态的规划指引代替限制性的规定,综合考虑恰当的功能配比,本地的未来需求,以及与周边的互动,及时调整规划指标,为灵活多样空间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借鉴伦敦经验,“北京可以用功能混合开发作为功能多样但秩序不足的老城区、功能单调且规模较大的新城区和新建区提升空间品质的重要手段。” 北京建院建筑设计基础研究工作室主任韩慧卿说。建设中的丽泽金融商务区就实现了街区内和单栋建筑物内的功能混合;在街区层面,划定分区,进行多业态混合布置,形成功能互补、相互联系、复合完善的综合区;在单栋建筑层面,通过开发具备复合功能的建筑空间,以相对简单的布局承载多样化需求。

    城市空间综合开发促进未来立体城市建设

    研究团队经调查发现,现代城市建设正在呈现“以人为本、立体城市、集约高效”的新趋势。伦敦以金丝雀码头区为代表的综合开发建设模式正成为现代城市重要功能区发展的典型模式。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建设要以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和感受,合理高效布置空间功能,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规划初期需总体考虑,设计时整合城市功能,综合开发,确保城市整体的和谐发展。”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徐聪艺介绍,综合开发,一是注重城市功能的综合和复合。将城市集聚区中办公、商业、居住、地下停车、轨道交通等诸多功能进行综合,通过有效组织提高城市综合使用效率、提升城市品质。二是对城市的建设过程进行总体管理控制。特别是施工过程较为复杂的市政功能如轨道交通、市政综合管廊、人防空间、地下停车等进行有效组织,提升建设效率,便于整体实施和综合管理。

    针对中国传统商务区城市建设在功能、管理上出现的自成体系、空间割裂问题,北京建院正在做积极探索和实践。如北京CBD核心区经过地上地下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将实现区域内绿地、交通、停车、信息、能源、市政、商业服务的资源共享。又如丽泽金融商务区也在城市设计阶段就提出了城市综合开发的观点,对集中建设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通过综合开发,将办公、商业、酒店、公寓、轨道交通、市政管廊、综合停车、机场航站楼等多种功能进行整合,结合城市环境把河道景观、金中都遗址带有机融合,塑造国际一流的城市环境和空间品质。

    此外,研究提出,综合开发建设的模式需从政策法规、策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在政策法规上进行专项研究和突破,以满足当下立体城市开发需求;在策划设计上总体协调,整合多专业技术团队,汇总多方诉求,制定综合化方案;在施工建设中进行综合化建设管理、注重数字化技术应用,提高城市建设效率和质量;在运营管理上要以区域发展为着眼点,建立一体化运营管理的方法,确保整个区域的高效运转。

    交通战略从源头解决拥堵难题

    伦敦的交通发展经历了步行为主、早期公交、建设高速公路、现代公共交通、高品质五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成为典型、积极、先进的公交城市。面对未来人口增加及随之而来的交通挑战,伦敦在2018年发布了新的市长交通战略,提出健康街道健康人民、良好的公共交通体验、新的住宅和就业三大战略主题,作为未来交通持续改善的核心方向,设定了2041年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占比80%的总目标。“伦敦最新版的交通战略对从源头上改善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具有启发意义,北京建院也正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度的研究。”北京建院副总经理郑实说。

    据介绍,伦敦的交通战略从供给和需求端入手,一方面抑制小汽车的需求,让开车出行变得“不方便”,包括限速、收取拥堵费、停车位配置上限控制等;另一方面加大公共交通供给和提升出行体验,让绿色出行“更方便”,改变路权分配、出行方式。“伦敦这些经验有助于从时间跨度上理解交通问题的历史成因,从而针对性地找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满足交通需求。”郑实说。

    例如,通勤铁路大大提高了城市交通效率。伦敦的城市轨道更多地体现在中心城区的密度上,而对于中心城区以外的交通负担,市郊铁路起到重要作用,它具有快速、大运量、间隔时间短的优势,这是作为通勤工具所必须倚重的。铁路是穿越市中心的,而不是离城区很远进行复杂的换乘;再如,“共享道路”规划理念的实现。通过改造使城区道路从传统的纯交通载体回归到人性化的街道,看不到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及各种道路隔离栏,行人过街方便,形成宽敞、平坦、延续的“共享空间”,提升了街区活力,促进了商业消费,改善了绿色出行尤其是慢行系统的体验。以伦敦南肯辛顿区域的展览路为例,改造前后相比,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60%,交通效率却未降低,这里已成为伦敦新兴的标志性公共空间之一。

    打造非正式交往场所改善科技人才服务环境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北京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北京虽然已在这方面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少地区已步入存量发展的新阶段,面临“腾笼换鸟”等产业升级问题,一些分隔明确的既有园区,存在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沟通交流、互换想法的障碍。如何激发存量空间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构建国际一流的非正式交往场所,北京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待深入学习借鉴伦敦的先进经验。

    “非正式交往场所”是指满足非正式交流活动和免费使用的公共空间,如各种类型的广场、绿地、步行街和公共体育活动场地。“我们调研发现,伦敦科技创新区的非正式交往场所是激发创新人才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高知人群工作潜力的环境保障,它的规划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开放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是提升伦敦经济发展的成功途径之一”。北京建院第六建筑设计院院长吴英时说,“这些场所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街区和社区内的公共空间是非正式交往活动的承载地,提升了地区及周边的创新活力,从而带动创新产业集聚和经济提升,而新型科创企业与传统科研机构不同,它们需要外向型交往空间,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该地区的公共空间品质优化升级。”

    吴英时表示,不仅可以学习经验,在技术层面上,国内也已经具备良好的设计和实现能力。这些能力主要体现在规划落地的实施、城市更新的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科技的应用这四个方面。北京建院在参与这四方面的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这些经验不仅已经用于国家“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中,也正在用于怀柔科学城城市设计项目;另外,北京建院还以街镇(区)责任规划师作为城市治理抓手,解决存量科创区的城市更新难题,协助各级规划部门提升老城公共空间品质,如中关村西区新型城市形态建设、中关村“村史馆”改造升级和海淀体育馆及周边地区城市更新等。“借鉴伦敦经验和理念,通过整体的规划设计,我们能为类似中关村科学城这样的科技创新区的长远发展,创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环境。”

    文/魏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