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漂亮的姑娘叫“邢路玉”,今年18岁了。
18年前,大城县留各庄镇龙华侨村普通农民王香芝和丈夫邢志祥去邻村赶集。在路边,他们发现一个纸箱。

王香芝说:“当时吧我们俩上前一看,原来箱子里有一个裹着棉被的女婴。婴儿旁边还放着一个奶瓶和半袋奶粉。我们那口子就在第一时间报了警。警察经过多方走访调查,一直找不到孩子亲生父母的任何线索,就建议我们将孩子送到民政局。由于当时县里还没有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就问我们能不能收养这个孩子。我们也没多想便答应了,就办理了收养手续,还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邢路玉,那意思就是在路上捡到的。”
王香芝万万没有想到,小路玉是个有毛病的孩子。小路玉一周岁左右,王香芝发现她仍然不会翻身、不会爬、不会坐,就带着小路玉去北京检查,结果,医生诊断她患有混合痉挛性重症脑瘫。
小路玉被确诊患脑瘫后,夫妻俩多方奔走救治。2003年,经过多方打听,他们带着她辗转到北京一家医院求医,经过三次手术,先后花费20多万元,小路玉原来蹩着的双脚终于可以分开了,向后屈伸的双臂也恢复了正常。为了让双腿双臂恢复知觉,王香芝还向医生学习按摩技术,回家自己给女儿按摩,一按就是十多年,如今,这双手已经结满老茧。
这些年来,王香芝夫妇把精力都放在照顾小路玉身上,家里的大部分开支全部用在了看病。
王香芝说:“我大儿子结婚的婚房是女方买的,女儿结婚时更是没陪送一分钱。子女的孩子都是他们自己拉扯大的。原本有正式工作的二儿媳因没人照看孩子辞掉了工作。我最满意的是,孩子们都很懂事,从没埋怨过,还非常疼爱这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妹妹。”
小路玉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了。随着小路玉渐渐长大,年过半百的王香芝夫妇照顾她也越来越力不从心。
王香芝说:“不管怎么说,小路玉跟我们有这个缘分。我呢现在就有一个愿望:希望早日看好小路玉的病,让她自己能够独立生活就可以。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继续就给她治病,绝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