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
服务电话:0316—5915556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贾大山:从作家到文化传承者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12/14 字号:

  

  贾大山:从作家到文化传承者

  【致敬改革】

  他一肩扛起河北文学旗帜,一肩担负起古城文化传承,身体力行筹措并参与多个文化工程的保护,不断擦亮、书写正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为接续文脉,繁荣正定文化,做出了贡献。

  【风云档】

  贾大山( 1942.7~1997.2),男,汉族,河北正定人,作家。曾任正定县文化馆馆员、副馆长、正定县文化局局长、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短篇小说《取经》《花市》《梦庄纪事》等。作品多次获奖,并被翻译到国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任正定县文化局局长期间,他对于正定的文物维护、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在修葺或者重建文化工程实施中,亲自参与多方协调,进一步延续正定文化传承的“根脉”。在民俗文化方面,完善、挖掘、整理了一批民俗表演项目,至今广受欢迎。

  【风云录】

  正定古城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多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的隆兴寺海内闻名,开元寺钟楼是现存的唐代钟楼实例。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须弥塔、临济寺澄灵塔、广惠寺多宝塔等造型奇特,建筑精美,具有极高的建筑学、美学价值,被誉为“古建艺术宝库”。

  2018年11月22日上午,正定隆兴寺,游人如织。寺院东部,以古建风格做防护的龙藏寺碑前,45岁的书法爱好者吴泽已经伫立多时,他不断用手机调整角度拍摄着石碑全貌以及碑文。这块碑,源于隋朝,距今1400多年历史。

  来自郑州的吴泽是借出差机会,专程慕名而来。“从书法角度上说,这块碑的价值在于开创了唐朝正楷的先河。”他在参观中不时赞叹着这块碑保存之完整,“后人有幸目睹,文化传承‘根脉’犹在。”

  对于这块碑的文化价值,吴泽如数家珍。但他却不知道,这块碑能保存完整,与一个人做的幕后工作有很大关系。

  这个人除了以小说作品闻名遐迩外,还以县文化局长的身份,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主持或参与修葺、重建了当地多项文化工程,这些设施至今仍是正定的地标性建筑。

  他叫贾大山。是作家,也是一名身体力行的文化传承者。

  选贤任能作家走出书斋

  在贾永辉印象中,父亲贾大山就任正定县文化局长,始于1982年。此前,他是正定县文化馆副馆长。后来,县委领导站在文化的高度认识到了他的“人品和文品”,于是他直接被任命为文化局长。

  “从副馆长直接‘晋升’局长,其实这本身就证明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人才。而作为民主人士身份的贾大山,成为机关单位一把手,也体现出县领导在用人指导思想方面上的改革是很鲜明的。”王志敏说。

  今年75岁的王志敏,是贾大山生前的同事与好友,也是《贾大山传》的作者。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贾大山在文学界就已经声名鹊起。而那时,作为文化古城的正定,也确实需要一位能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负责人。文人义士,自古崇尚投桃报李,感恩于正定县委“选贤任能”的开放意识和这份信任,让作为文学旗帜的贾大山,从书斋走出得施胸中韬略,“携剑随君赴征尘”。

  后来的工作证明,这位贾局长不是纸上谈兵,而要来“真”的!大事上,从正定的文物保护到修缮,他有着很大的决心和智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事上,他影响了很多热爱文学的青年,直到现在,仍有不少写作者从他的文字中汲取营养。

  贾永辉记得,作为局长的父亲,常参与到一线具体工作中。他曾根据自己的短篇小说《年头岁尾》创作了独幕剧、河北梆子同名剧本,参加了省里的汇演,并获了奖,之后又被中央电视台重复播放,为正定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身体力行进一步延续传承

  正定县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局负责文化馆、梆子剧团、新华书店、文保所等单位。王志敏记得,贾大山上任后在全局大会上发表了动员工作讲话,核心内容为“三不”: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搞不教而诛,不要不干正事。多年来,他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文物维护、文化发展和宣传等环节。

  隆兴寺内的龙藏寺碑,当时地处低洼,碑面下半截埋在地下,面临着风化问题。对于这座镇寺之宝,县领导要求进行妥善保护。保护方案是加高地基,将整块碑提升高度。为了尽快实施这一保护工程,贾大山和县主管领导多次进京,征求文保专家的意见。最终,这一工程在专家指导下顺利完成。整块碑比以前提升了约三分之一的高度。现在可以看到碑的整体轮廓。

  王志敏介绍,除这个工程,还有唐代钟楼、华塔、大悲阁等维护工作,工程量很大。而一些小的修缮,那就更多了。大山先生尽职尽责,乐此不疲。有一次,国家文物部门要听取一个工程的进度汇报,正赶上大山感冒发烧。他就裹着军大衣斜靠在一辆破旧吉普车后座上,赶往北京。

  80年代,县城中心的人民礼堂需要在原址上,修建新的影剧院。可巧,那时候正赶上贾大山自家翻盖新房,大山把此事托付给了妻子,他却在影剧院施工一线盯守。这个位于燕赵南大街西侧的“常山影剧院”,就这样落成了。如今,剧院成为当地举办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

  每逢放假,都是贾大山比较繁忙的时候。贾永辉记得,每年除夕夜,当家家户户放鞭炮于家中守岁的时候,父亲都要骑着自行车到文物单位——隆兴寺,他非常担心那里出现消防隐患。

  承前启后融入文化繁荣

  贾大山的工作不光体现在对文物的修葺或施工上。多年来,他在文字方面扎实的功力,使得他讲解起正定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人文底蕴。正定的历史、古城的文化、传说中的故事和典故,他早已烂熟于心。那抑扬顿挫的语调,开合自如、裁剪得当的内容,听起来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享受。凡是有大家来正定,贾大山总是亲自担任讲解员的角色,把正定的人文之美推介出去。作家铁凝、林斤澜、汪曾祺、王蒙等都曾来过正定,贾大山与他们一起走访交流,无形中扩大了正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凭借自身的人文优势提升民间花会表演的品位,也是贾大山努力的工作成果。王志敏说,流传下来的民间花会表演内容很丰富,但受历史局限,表演中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东西。“大山对宝贵的民俗文化,去粗取精,提高了表演品位。”王志敏说,1990年,正定文化遗产常山战鼓经过不断挖掘,进入了北京亚运会表演,至今常山战鼓的表演深受欢迎。

  王志敏还说:“在正定文化发展上,大山先生担当起承先启后传承者的角色。他和他的小说都是正定文化的一张‘名片’。”

  □文/本报记者丛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