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
服务电话:0316—5915556
当前位置:首页 > 孙英杰随笔

“陆步轩事件”说明了什么?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发布时间:2018/04/19 字号:

  今天的《教育经济学》课上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陆步轩,陕西省长安县鸣犊镇高寨村一名农家子弟。1985年他以高出本科线10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是当年所在县的文科状元。1989年,陆步轩从北大毕业,分配到了长安县柴油机械配件厂,几年后企业垮了,陆步轩失去了饭碗。之后他搞过装修,开过商店,但都赔了。2000年,陆步轩租了一个二十平方米的小店,开起了肉铺—“眼镜肉店”辛苦度日。他的经历被媒体披露后,受到了广泛关注,人生命运也因此改变。如今,陆步轩成为长安区所属一事业单位的干部,他的“眼镜肉店”也交由妻子打点。这个真实故事被我称之为“陆步轩事件”,它说明了什么?

  首先,因为老师是在讲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之一“知识失业”的时候,以此例作为旁证。所谓知识失业是指知识劳动者没有工作或者劳动者掌握的知识不得其用。陆步轩接受了小学、中学、大学共计12年的教育,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投资,尤其是他接受了中国的最知名学府—北京大学的教育,毕业之后竟然“所掌握的知识不得其用”!此无它,实实在在的教育资源浪费也!

  其次,“陆步轩事件”说明了人才资源的浪费。陆步轩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没有把他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或者说他作为人力资源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本,当然也就没有他所学知识的收益了。按照人力资本理论,他接受了重点大学的教育,理应比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的人创造更大的收益,可是因为他毕业以后从事的职业等同于不用接受高等教育的高中生所从事的职业,所以也就谈不上更大收益了。此无它,人力资源理论称之为“人力资源浪费”也!。

  第三,“陆步轩事件”说明了中国的用人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1989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刚刚满十年,当时来讲,别说北大毕业生,就是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也还算“人才”,退一万步,那时无论如何也称不上人才过剩啊!此无它,唯不合理用人体制所至矣!

  第四,“陆步轩事件”说明了我国高等学府培养出的人才存在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包括最知名的高等学府。陆步轩作为当年所在县的文科状元,学习成绩不可谓不好,相信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文化课成绩也不会太差,但是,毕业之后竟然不能养家糊口,甚至不能自食其力,实在不敢相信。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靠写稿子赚稿费也能高人一筹啊,再说,就算靠深厚的文化功底形成的悟性,也能很快适应所从事的职业,而不至于落到“失去饭碗”的地步。此无它,唯高分低能也!

  第五,“陆步轩事件”说明了我国人才标准的混乱。陆步轩的事情没有被媒体披露之前,陆步轩是“辛苦度日”,说明他不是人才,没有人赏识。而经媒体披露后,“陆步轩成为了长安区所属一事业单位的干部”,“人生命运也以此改变”,说明陆步轩具备当干部的能力,不能不说是个人才。但是他从不是人才到是人才,仅仅是被媒体披露,那么我们的人才标准到底是什么呢?此无它,人才标准混乱也!

  陆步轩事件已经过去多年,实属一桩悲哀的事件---个人悲哀,教育悲哀,社会也悲哀。但愿从此不再出现“陆步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