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
服务电话:0316—5915556
当前位置:首页 > 孙英杰随笔

新加坡留学接近尾声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发布时间:2018/04/10 字号: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的MEA课程学习即将结束了,回想起整个学习过程可谓感慨万千,有能够获得再次学习机会的庆幸,有学习到新观念新知识的满足,有学习过程中的烦恼,有背井离乡抛家舍业的寂寞,有……

  我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近三十年了,能够再次获得重回教室当学生的机会实属不易,真的发自内心地感谢河北省教育厅及相关领导,同时也佩服教育厅及相关领导的高瞻远瞩和魄力。正因为我们这些人都工作了十到二十几年,在校长岗位上时间也较长,故专业知识已经严重老化,管理方法、理念等基本上形成了思维定势,两方面均需要更新和创新。虽然,我们这些人在学校都有各自的分工,就我个人而言,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如果长时间离开工作岗位,的确存在着困难。但是,省教育厅的决定让我们悟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因为省教育厅的职责是为全省的教育负责,一定是站得高,望得远。既然教育厅有魄力决定派我们出来,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事实证明,不仅没耽搁原来的工作,还为我们今后深入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加坡地处东南亚,国民中华人的比例占到70%多,但这块土地又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国家独立以来跟欧美的交流比较深入,在亚洲属于招商引资最早的国家,所以,新加坡社会开放,观念先进,东西文化结合紧密,是我们这个层次群体留学的最佳选择。一年来,对新加坡教育的感受颇多,略谈一二。

  首先,新加坡的“少教多学”理念贯彻到位,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讨论和发言的机会,课下教师与学生利用FaceBook等手段与学生互动。同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也有一些探究式的课题,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讨论真正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还促进了学生们的共同提高。以小组为单位的发言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其次,新加坡的“因材施教”理念贯彻到位。分流制度是新加坡的教育特点,新加坡分流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EM1、EM2、EM3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教授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新加坡把这种分流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2004年把EM1与EM2合并,近年,新加坡教育部又在全国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英文、华文、数学和科学推出分“普通水平”和“基础水平”两种不同程度的“科目分班”制度,来取代原来的EM1、EM2合并源流以及EM3源流的分流制度。学校将按个别学生学习的能力,分配他们在某科选读“普通水平”或“基础水平”的课程。这样,将让大部分原本被分进EM3源流,各科只能一律读“基础水平”程度的学生,有了能在某个强的学科修读“普通水平”程度的机会,而小部分原本被分进EM1、EM2合并源流,但对某科能力不强,也因此有了能在某科读“基础水平”程度,打好基础的机会。小学生毕业升入初中要进行小六会考,即离校考试,根据离校考试成绩进入中学以下课程:快捷课程—4年课程,普通(学术)课程—5年课程,普通(工艺)课程—为工艺课程做准备。普通(学术)课程及普通(工艺)课程的学生在就读期间可因成绩表现转换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修多种语言和各种课程辅助活动,例如,高级母语、基础母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运动、制服团体、表演艺术、社会团体、社区服务等。学生中学毕业后可根据考试成绩分别进入初级学院/高级中学(2/3年)、理工学院(3年)和工艺学院(2年),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第三,新加坡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到位。一是严把教师入口关。二是先培训后上岗,在岗轮回培训,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三是丰厚待遇,吸引精英。四是教师晋升途径清晰,确保机制灵活。反观我们国家这方面的工作有些落伍,优秀学生缺少了报考师范院校的吸引力,就算“不幸”走上教师岗位的高中阶段原本属于二、三流的学生,也是想千方设百计脱离教师岗位,每年国考的火爆反衬了教师行业的门庭冷清,这不能不说跟国家的教育投入不足和多年未实现的“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的承诺有关,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第四,素质教育落实到位。新加坡每所学校都会有很多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的活动有很强的自主性,自发开展各种活动,学校给与大力的支持,不仅如此,每年暑假学校都要组织很多学生团体到欧美、中国、韩国、日本等地去旅游访问。这样,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增长了学生们的见识。

  由于年龄偏大以及离开学生时代久远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的确遇到过一些困难,譬如,记忆问题、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所幸的是这些问题最后都变成了不是问题,在我的学习中“勤能补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程元善老师教授的《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前夕,我的担心与着急记忆犹新,我曾经写了《怕考》《备考》《迎考》三篇博文来表达我当时的心情,最后,经过认真复习顺利通过了考试。我的学习过程启发了我,一是学习趁年轻,青年是学习的黄金时节,所以,我回到工作岗位上后,会以我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去教育我的学生们,督促他们珍惜青春年华的黄金学习时间;二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我会要求我的老师们重视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我要努力为老师们的再学习创造条件,创设氛围,搭建平台;三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尽管我们的教育工作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会有收获,改变现实问题只能靠脚踏实地的去做。

  “国家”一词真是“国”和“家”的完美结合,出来之前似乎没有浓烈的“爱国”“想家”情感,但是,出来以后时时处处以中国人的代表自居,每每当教授们提到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骄傲之情就油然而生。2011年12月31号晚上举行的小型庆元旦聚会上,我们集体高唱《歌唱祖国》,真是唱出了泪水,唱出了真情。为此,我特意写了一篇题为《爱国意识藏在血液里》的博文。同样,在国内的时候,由于工作忙忙碌碌,没有觉得家有多重要,可是在这里,每天都有对家人的眷恋和挂念,每天都有家人问候,真正体会到了“有家的感觉真好”。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自己的国和家,我有一颗中国心。

  留学生活即将结束,产生感慨很自然,但是,惟有把感慨化为行动的指南,用所学的知识去开展工作,用工作成绩去回报领导,用真情去回报家人才是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