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你幸福吗”节目引起了人们对幸福的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到底什么是幸福?穷人以今天比昨天多收入十元自喜,而有钱的人为担心被绑架而担忧;农村人羡慕城市的高楼大厦及琳琅满目的商品,而城里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成了时尚;没车的人走出了健康,而有车族因为不堪拥堵改为步行;平民梦想有朝一日能像高官那样趾高气昂,身居高位的人也为某天成为“表哥”、“房叔”而担忧;西方国家整天标榜自己的民主,我们国家则为领导人平稳交接而自豪。由此可见,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国度对幸福有不同的解读。回答“你幸福吗”很复杂,但做到“你幸福”却很简单,那就是保证安全,安全是幸福的前提。何为安全?古人说得好,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可分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自由安全、利益安全等等。显然,人身、财产、自由、利益的不安全一定是不幸福的。中国有句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说的是老人因病常年需要人照料,久而久之,孩子的热情就会减退,照料就会不如开始周到,按照中国的礼节说,似乎这就是不孝了。这个时候,老人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继而心情受到影响,也就是会产生“不幸福”的感觉。前几天我看到了一篇“男子将瘫痪妻子推入河中淹死”的报道,犯罪嫌疑人贾正武在下定决心把妻子推下去之前,他推着妻子在河边足足徘徊了12个小时,庭审时哭诉道“那天妻子哭着一直劝我说她实在是疼得无法忍受,让我把她推下河帮她解脱,我哭着让她别这样想,我说只要我活着就想办法给她治好病,但是妻子说家里已经欠了那么多钱,还有两个孩子要上学,太拖累了。我们为此抱头痛哭了半天。”最后,贾正武还是尊重妻子的愿望,把精心照料了8年瘫痪在床的妻子推下了河。在贾正武庭审哭诉里,有妻子恳求他帮助自己“解脱”的话,“解脱”一词足以说明了贾妻的痛苦,亦即不幸福。同样,那些因车祸、事故等原因致残,甚至死亡的人也一定是不幸福的,并且给家人也带来了不幸。
记得我在孩提时代,生活在农村,大家都比较穷,别说汽车,就是自行车都是凤毛麟角。某一年,妈妈从北京带回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生活在北京的舅舅、姨妈送给妈妈的礼物),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天晚上在我家小院里即出现了盗贼,幸亏二哥从屋里出来给烧水的壶灌水及时发现了情况,才有幸保住了我家当时最值钱的家当,当时我们一家人的感觉是“真幸福”。现在,可以做一个设想,如果当时我家的自行车被偷走,全家人的感觉肯定是非常懊丧,幸福感就会远离我们而去。我们曾经看到因为飓风、海啸、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而失去财产和家园的人们,嚎啕大哭,甚至是轻生自杀,这些都是由于财产失去了安全而造成的不幸福。
在法庭上,有多少犯罪嫌疑人因为失去人身自由而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这里面不乏曾经叱咤风云或者不可一世的硬汉子,但是,当他们面对自由的不安全时也软弱了,也知道忏悔了,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在一次高级研修班学习时,老师曾提到“三长”即医院院长、银行行长和学校校长为高危人群,他们很容易成为失去自由的人。他的理由一是这三个行业跟大众的生活联系广泛,二是中国通常是选择性执法。就拿学校校长来说,跟千家万户的联系不言而喻,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家长让孩子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愿望非常强烈,校长就成了被危险的对象,而校长一般都是比较“儒”,自然也就会成为被选择执法的对象。这位老师的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是没有被选择执法的学校校长还是绝大多数,其根本原因是他们懂得安全是幸福的前提,决不触碰红线。正如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自由与爱情》说的那样:“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拥有自由是最幸福的。
在竞争日益残酷的当下,商场如战场,各个商家为了各自的利益机关几乎用尽,正当的手段有提高质量、提高服务、打广告、有效利用网络等,非正当的手段有窃取同行商业机密、故意压价、黑客攻击等。因为只有保证了商业利益,才保证了企业生存,所以利益的安全,对于企业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中日钓鱼岛之争、韩日独岛之争、俄日北方四岛之争、英阿马岛之争都是利益之争,且是国家利益之争,涉及国家的核心利益,所以,各个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惜一战。
幸福来自哪里?来自安全,大到国家,小到组织和个人皆如此,安全是幸福的前提,安全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