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
服务电话:0316—5915556
当前位置:首页 > 孙英杰随笔

兴趣的力量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发布时间:2018/01/04 字号:

  昨天下午上课时,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视频,内容是新加坡某些邻里小学因材施教的情况。邻里学校在新加坡属于普通学校,学校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1997年开始,新加坡的教育理念由“求效率”转向“因材施教”,一些学校抓住这个契机,迅速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开设了能够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新课程。视频显示某学校开设了机器人制作、航模、足球、篮球等课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新课程的开设激起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们积极探索、深入钻研。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在各种竞赛中获得了很多奖项,师生收获了莫大的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一位副校长兼兴趣课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现在,不少家长慕名而来,主动把孩子送到这所原来并不被人们认可的邻里学校来,学校吸纳了无数优等生源,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看完视频,与舍友去图书馆借惦念了许久的书,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正欲扫兴而归时,舍友突然指着书架的最底层喊“在这儿!”我心里不由的叫了一声“太好了!”拿书的手都因高兴而有些颤抖了。回来的路上,我们两个在候车亭就忍不住读起来。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欲罢不能。回到宿舍,我不顾一切地把自己埋在书里,拼命地汲取着养分。晚上读到后半夜,白天更是缩减不必要的活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细细品读着书中的每一个细节。

  当我读完这两本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而这种读的热情恰恰也来自兴趣。

  以上两个实例都是兴趣的力量使然,视频反映的是“兴趣”可以让孩子投入极大热情,从而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成功。我读书的经历说明,“兴趣”同样可以使年过不惑的人焕发出热情。这足以说明兴趣的力量,它可以挖掘出人的潜能,让人由被动变主动,实现自我超越。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经常听到老师们的抱怨“现在的孩子一拨不如一拨,一拨比一拨懒惰,越来越难教了”。的确如此,现在国内的孩子学习的逆反心理很强,真正能够自觉学习的太少了,细察根本原因,是枯燥的知识、超负荷的压力让孩子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因为,孩子从出生甚至在娘胎里就开始了学习,基本上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按照大人的意志行事。目前,学校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点先机,均把提高升学率当做第一要务,什么兴趣班、课外活动,统统砍掉。老师也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在抢时间、挤时间为学生灌输,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兴趣。因此,学习效率低下、厌学,甚至出现血腥暴力现象。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便需要家长、老师、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抛弃“赢在起跑线上”的功利心理,大力提倡“赢在兴趣里”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愉悦中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