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
服务电话:0316—5915556
当前位置:首页 > 孙英杰随笔

我们的大杂院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发布时间:2017/09/28 字号:

  以大杂院为题目和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小说等屡见不鲜,晒晒我们的大杂院不能算跟风,因为本人没有编剧、作家那么高的写作水平,我们的大杂院也没有编剧、作家笔下的大杂院那么复杂和有戏剧性。晒它实在是我非常喜欢它。

  我们的大杂院实际上是一处学生公寓,我称之为大杂院是因为具有“杂”的特征。现在就把我们大杂院“杂”而“不乱”的特征一一道来。

  首先,我们的大杂院实际上并不大,南北150米左右,东西50米左右。院内布局比较合理,大门两侧分别建有一栋十层楼,正对大门靠里还有一栋十层楼,这也是院内仅有的三栋高楼;院内除了具备新加坡绿树成阴、草坪满地、蓄水管道规划有序的大众特点外,还兼有学校特征,设有篮球场地、乒乓球场地、羽毛球场地等。尤其是我们楼下的一个小设施非常别致优雅——在一绿叶红花的藤树下有一双人对坐式的秋千,坐在秋千上读读书、聊聊天,实在是享受得很。偶尔一对情侣并肩而坐,“花前月下”,浪漫十足。

  其次,我们的居住楼更不宏伟,甚至可以说在国内随处可见。应该属于新加坡七十年代的组屋,东西朝向,单面居室,门前有一约1.2米宽的走廊通往楼梯口或者电梯口(只有三楼以上才有电梯口),居室基本上都是三房式,即两卧室、一客厅,兼有厨房、晾衣阳台和厕所。屋内装修可谓“简陋”,但网线、消防管道、灶台等必需设施一应俱全,另外,还给配备了冰箱、柜子、桌椅等简单家具。这一切,对于我们这些异国他乡的求学者来说,也算“安居”了。

  再次,大杂院里的“居民”真正体现出了“杂”而“不乱”的特征。一是“居民”来自于不同国度,有中国的、印度的、马来西亚的、孟加拉国的、文莱的,还有少数欧洲的。二是就算来自于同一个国度,也基本不是来自于一个地方。比如同是来自中国,就有北京的、河北的、河南的、江苏的、广西的等。三是“居民”的年龄参差不齐,年长者与年少者或许有一代人的差别。四是“居民”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绝大多数是单身,也有部分夫妇,还有少许伴侣。但是所有“居民”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留学生(但并不都在一个学校留学)。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些人有很多共同行为。例如,背着书包上下学、上街游览、遛弯、买菜等。更值得称道的是,你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人在一起打乒乓球,不同年龄的人进行篮球比赛,不同关系的人切磋羽毛球。出入大杂院需要用门卡开门,可是,你经常会看到前面的开了门,人们依次扶着门等待下一个出入,哪怕后面的人还有一段距离,只要门口有人扶门等待,后面的人就会主动跑步前进,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语言交流,只是会意的一笑,但凸显和谐。有一次,我们宿舍四个人从外面回来,每个人双手都提着东西,门卫师傅见状急忙主动为我们打开了门,我们会意地点点头,笑一笑,有人来一句“Thank You”,双方显得非常默契。

  大杂院里的氛围也是热闹与安静交替,早上人们急匆匆地赶车上学后,院里“静悄悄”的;下午人们放学返回后,歌声、笑声、活动声又让大院充满生机。

  我们的大杂院“杂”而“和”,“杂”而“静”;人们“陌生”而“亲切”;生活“紧张”又“悠闲”。